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推进,也推动者国内汽车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。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,多家车企采取了直接降价、变相降价或推出低价减配等策略,这种残酷的价格战对于国内车市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。
在此次重庆国际车展上,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对于今年汽车市场的价格战持有不同看法,他认为企业不应该通过不断降价来进行竞争,因为这样做只会让想“找死”的企业更早地被淘汰。他指出,中国汽车市场将保持微增长,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,企业需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来提高竞争力,否则将难以在淘汰赛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与此同时,曾庆洪董事长还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利润分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,当前新能源汽车确实存在亏损的情况,这主要是由于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的高成本所致。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关系错综复杂,利润分配一直存在一定问题。因此,需要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等方面持续加强,以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(资料图片)
我们就以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龙头比亚迪为例,2022年度比亚迪全年销售新车186余万辆,营收突破4200亿元,净利润160亿元,净利润率仅有3.8%。而国内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也没有好到哪儿去,2022年宁德时代总营收达到3285.94亿元,归属股东的净利润达到307.29亿元,但是动力电池毛利率仅为17.17%。可见对于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而言,并没有太强的盈利能力。
那产业链的利润到底被谁赚走了呢?答案是上游的锂矿和锂盐公司,根据天齐锂业2022年财报来看,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404.49亿元,同比增加427.82%,净利润为241.25亿元,同比增长10倍,碳酸锂毛利率高达85.85%。
从产业链各家代表企业的利润表现来看,车企是最惨的,不仅自身的利润较为微薄,当前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,还要不得不采用降价的方式维持份额,这就使得部分车企的确是在亏损卖车,目前新势力品牌中,除了特斯拉和理想有了盈利,其他品牌大多都处在亏损状态,此前更是传出蔚来卖一台便亏损11万,这让许多车主都为它捏了一把汗。而传统品牌方面也好不到哪儿去,许多车型都是微利或是亏损。
从当前的国内车市来看,降价并不是赔本赚吆喝,而是在碳酸锂价格已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,进行了让利。但从企业发展层面看,价格战不是健康的趋势,过度内卷会加速一部分企业死亡。对于小厂来说,如果不能快速提升销量,达到盈亏平衡,难以避免被淘汰。
另一方面,考虑到当前国内产业链利润更多集中在了上游锂矿端,因此后期如何加速国内锂矿开发才是核心重点。我国是动力电池原材料生产大国,占据全球50%以上的市场份额,原材料供应商数量远超日韩。不过虽然我国锂资源在全球排名第六,但以盐湖资源为主,锂含量低,提取难度较大,因此目前70%的锂资源还依赖于进口,这也是前几年碳酸锂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,可以说面对国内大量的需求,利润都被海外赚走了。
工信部也多次组织会议,召开了锂资源产业发展座谈会,提出了“多开发、稳进口、减量化、促回收”等政策措施,以协同各方加快国内资源的开发利用,尽快形成供给能力。会议指出,我国拥有足够的锂资源储量,可以满足国内需求,目前锂资源的生产供应总体保持稳定,供需基本平衡。未来两年,随着新增资源开发项目产能逐步释放,锂产品供应将大幅增长,更好地满足下游产业的发展需求。
总结:
针对当前国内车市愈演愈烈的价格战,可能背后需要更多政策面的推动,一方面应该规范行业竞争,避免各个车企走向地方保护性的无序价格竞争,同时也应该推动国内锂矿资源开发,提升本国锂资源的供应,只有不断提高上游成本,才能对整个产业链实现降本增利,不知道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呢?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西方服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7 联系邮箱:5 626 629 @qq.com